云顶集团3118acm-云顶国际集团游戏app 云顶集团3118acm-云顶国际集团游戏app
云顶集团3118acm-云顶国际集团游戏app > 好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乞丐散文(精选11篇)-云顶集团3118acm

2023/01/16经典文章

乞丐散文(精选11篇)

珍惜亲情

文/李莉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小男孩帮母亲买菊花。看起来虽然没有什么不寻常之处,但却令我十分感动。

这个男孩是个乞丐,他四处讨钱,恰巧被多尔先生看见了。他看见小乞丐在向一名贵妇要钱,贵妇十分讨厌他,觉得他脏兮兮的,怕弄脏了她的狗,仿佛那只狗的身份比小乞丐还要尊贵。之后,多尔又在花店碰到他。他亲眼看见小乞丐买了一束菊花,又亲眼看见小乞丐从口袋里拿出了零钱,一块一块的,白花花的二十美元。当多尔先生走出花店,看见雨中的小乞丐时才知道,他原来是给母亲买花,而他的母亲早已逝世。

风和雨杂乱无章,街上人来人往,刚走出花店的多尔先生看见了远方的那个小乞丐,小乞丐手捧着那一束菊花,注视着他前面的坟墓,任风和雨敲打在他的身上。

就在这一刻,我哭了。

生活中,有多少无父无母的孤儿,他们是多么渴望父母的爱啊。再看看我们,有父亲,有母亲,生活在一个完整的家里,可是,又有多少人珍惜这份珍贵的亲情呢?

就在前不久,我看到了一个例子。说是有个人十分叛逆,十六岁。他交了个女朋友是个小混混,于是,他也进入了混混的行列。原本优秀的成绩直线下降,父母为了他操碎了心。可他呢,不但不知道回头,居然为了混混女友打了他的母亲,使母亲进了医院。就这样,他们家从小康之家变成了贫困家庭。母亲在医院起不来了,躺在床上,父亲被气出了高血压。但他们的儿子却依旧是那样,居然还说,谁让他们管我了,活该他们受罪。

一束菊花,表达了小乞丐对母亲的爱;一束菊花,代表了作者对亲情的赞美:一束菊花,激励了人们珍惜亲情。

拾稻穗

文/朱钟洋

那天,小贩推着满满的一三轮车苹果,路过一个陡坡的时候颠簸了一下,十多只苹果就滚落了下来。滚落的苹果顺着陡坡乱跑。刚好有一个乞丐坐在陡坡下面,乞丐爬起来,把滚落到身边的苹果拾起,重新放到三轮车里。小贩感激地拿出两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塞到乞丐手中,没想到,乞丐摆摆手拒绝了。转而,乞丐又走到小贩前面,用手依依呀呀地比划着,很快,小贩冲向了不远处的药店……原来,乞丐是个哑巴女人,她只是想乞得几元钱,然后买一些退烧药,送给另一个小乞丐,小乞丐正在发高烧,躺在桥洞里,奄奄一息了。这是多么温暖的一幕啊,感人至深,让人落泪。

小时候,父亲过世了,家在大山里,穷得揭不开锅,常常用野果野菜充饥。但是,我们也有快乐的时光。每逢秋天,稻田里的稻谷一收割完,母亲便带着我们三姊妹,去拾稻穗。那些散落在稻田里的稻穗,黄灿灿的,一粒粒饱满的谷子被阳光一照,像金色的珍珠。在火红的秋天里,很多稻穗因为一阵狂风吹过,或者因为麻雀啄食、田鼠偷吃,总有一些稻穗掉在地上,稻穗的主人忙于收割,没有多余的时间把稻穗一一拾起。当然,稻穗的主人对前来拾稻穗的穷人充满了善意,并没有前来阻止,还常常问我们是否需要水喝,他那里有一大壶茶叶开水。有一年秋天,田鼠患难,一大片一大片的稻田被田鼠光顾过,被咬断的稻穗铺满了稻田。我们三姊妹高兴极了,一个个幸灾乐祸,我们终于可以多享受几顿香喷喷的白米饭了。结果,拾稻穗的那天,母亲把我们拾来的稻穗送给了稻穗的主人。母亲告诉我们,别人受到了灾难的时候,我们不能趁火打劫,也不能袖手旁观,而是主动去帮助他们。那一年,因为我们拾来的稻穗都被妈妈送给了稻穗的主人,所以,我们过了最艰难困苦的一年。但这一年,我们过得特别开心,因为附近很多的叔叔大伯常常送给我们红薯、土豆、玉米面、高粱……

多年过去了,我常常梦见小时候的稻穗,像散落在稻田里的珍珠。今天,我又看到了这颗珍珠,那是一只又大又红的苹果。你要拾起一串稻穗、一只苹果很容易,但是你要拾起一粒心灵的珍珠却不那么容易,因为拾起一粒心灵的珍珠就像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一样,既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直到照亮整个世界。

生命的初衷

文/夏立君

四十年前那些乞丐的形象,常常在我脑海里浮现。

在我只有几岁的时候,乡间常有许多走街串巷的乞丐。那是些真正的乞丐,是面有饥色、空着肚子走出家门的乞丐,人家的剩饭残汤,就是他们日里夜里的梦想。他们总是轮流在村里出现。有的几天来一次,有的几十天或更长时间来一次。一个乞丐,如果在同一个村里过于频繁的出现,那是没有尊严的。那时,穷富的标准很明白,就是家中断不断口粮、挨不挨饿,所以打发不打发乞丐,给多给少,对每一户人家、每一个人都是一种考验。给乞丐一口,就意味着自己少吃一口。那些无名无姓的乞丐的形象一个个印在我脑海里,那些与乞丐有关的生活细节、情景,是我童年记忆里最深的一部分:

我娘打发乞丐时,把那一点要付出的饭菜放在手里掂量的情景……

站在院子里的乞丐,把眼神一下子打在我娘或他人手中那点饭菜的情景……乞丐伸手接饭菜的情景……

苦苦哀告,人家就是不肯施舍一口饭,乞丐从人家无奈退出的情景……

有一位盲人乞丐,总是在黄昏时分独自出现在村里。这正是村民吃晚饭前后的时光。他不上门乞讨,而是在街上一面用竹竿探路,一面沙哑地叹息般地发出一长串吆喝,那独特苍凉的叫声在沂蒙山腹地的这个村庄里回荡,也回荡在我的一生里:

日头落山了唉,天这个时候了啊!

大爷大叔大娘大婶唉,

大哥大姐兄弟妹妹唉,

您也有吃着的呀,您也有喝着的呀,您也有刷锅的呀,您也有刷碗的呀,您可怜可怜俺这瞎了眼进不了您家门的人哪……

村民把这种盲人乞丐称作“叫街的”。

瞎子似乎不是用他的喉咙喊,而是用他饥饿的肠胃、用他的命来喊。他只在那条主街上喊,但家家户户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听不到。他的身体上不了你家的门,他的声音却上门了,入户了。这种喊声,真是对一个人善良程度的考验。受不了这种喊声揉搓的人家,就送一点饭菜出来。

我童时的第一个理想绝不是成为科学家或文学家,而是做一个流浪四方的乞丐。乞丐生涯引起我无尽的联想向往,我一遍遍想象着自己走街串户乞讨的情景:每天的生活都是自由的新鲜的不确定的,走过一个又一个村庄,走进一户又一户人家,讨到了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勇敢地面对那些永远对着穷人狂吠对着阔人摇尾的狗……

在我的想象里,我总是一个享受着自由生活的有尊严的乞丐。

村里来了乞丐,我常常就成了乞丐的尾巴,跟着他们一家一家地走。平时我没有借口随便到人家去,跟随乞丐进去就不需要任何理由了。

乞丐都来自远处的村庄,近处村庄如果有人需乞讨,也是到远处乞讨。在近处乞讨的,往往是些自身无尊严意识也难以被人尊重的人。那时的乞丐,大都是能够令人尊重的,有的乞丐甚至令我心生敬畏。

我娘每当发现一张新的乞丐面孔,就常与人家交流一番。那种交流绝无施舍者与被施舍者的距离。那时候,我娘是从乞丐的出没状况,来判断远远近近年景状况的。

有的人家,一听乞丐来了就关门,来不及关门就冷下面孔,狠下心,绝不打发。这样的人家,总是大人孩子行动一致。有的乞丐从这样的人家无奈退出后,会用讨饭棍指着人家大门说:这户人家心怪狠啊。这是乞丐惩罚人家的唯一办法了。更多的人家,永远对乞丐开着门。这样的人家,也是大人孩子一致的。有一回,邻居家的一个孩子听到要饭的来了,便跑回家关门,他奶奶打了他一巴掌,数落他说:“要饭的来了就关门,不怕伤天理?老天爷能饿煞要饭的,还饿不煞你?”孩子以后再也不敢这样了。

有村民说:老夏家这个小三儿,好跟着个要饭的。

我娘有时也说:老三啊,跟着要饭的走吧,找个要饭的当娘去吧。

娘不知道,她的老三内心深处的确是有这种强烈愿望的。家里的生活并不比乞丐好,吃百家饭对我是有相当诱惑力的,再加上我对乞丐生活的理想化想象,做乞丐便成为我心目中一种凄美又有几分温情的生活。闭塞贫穷的童年里,乞丐生活寄托了我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还有蒙昧中对自我的想象性安慰。听到乞丐来到家门口,我总是快速地打开门,我心里盼望着大人能多打发他们一点饭菜。我这样做的意识与动机,应当不仅仅出于善良。

有一年,家里实在太穷了。一天深夜,爹娘还在嘎啦嘎啦说话。后来,他们就认真探讨着是否出去要一段时间饭,并掂量着让哪几个出去。我们全家九口人,兄弟姊妹七人,我听来听去没提到我,就在被窝里大喊:我去要饭。传来爹和娘的几声苦笑。我爹宽宏大量地说:啊,让老三去,让老三去。

不知何故,那次的家庭乞讨计划并未实施,我的人生中便缺了真实的乞丐生涯。

1979年夏天,我高中毕业,将要参加高考。这可是一件大事。开考前夕,村里恰好来了一位算命先生,街坊邻居纷纷撺掇着让母亲给我算一算。母亲就答应了。算命先生对我母亲说:你家三儿最有出息,走遍天下,吃遍天下。旁边一位快嘴大嫂说:那不是个要饭的吗?

那位大嫂说得不错。在精神上,在心灵上,我的确就是个要饭的。揽镜自照,我差不多就是一副吃不饱的乞丐相、馋痨相,绝无富贵相。我追求工作生活的一次又一次变化,主动寻找一次又一次远行机会。时至今日,人到中年,还不时地向往浪迹天涯的生活。或许,这都根源于童年时的乞丐理想吧。我的人生追求,是从乞丐出发的。

这么多年来,不论我在哪里,我一直留意那些流浪汉,那些脱离了常规、实现了某种自由的人。我想,如果我做流浪汉,或许会做得比他们有境界,更能把流浪生活的自在之美表达出来。

今日的乡间,已不见走街串巷的乞丐。乞丐都进城了。乞者与施舍者的关系也完全不一样了。不复昔日的乞讨景象了。再也见不到有尊严的乞丐了。在香车宝马的缝隙里,在万丈红尘里,乞丐身边的几乎每一个影子都昂然而去。饭是能产生热量的,钱是没有温度的。是谁先麻木起来的?是哪些人老觉得自己就应该昂昂然,永远不肯向弱者低一下头?

小时候,我清楚谁家对乞丐开着门,谁家把门紧闭。现在,我不清楚了。蓬门、柴门已变成了巨大的铁门、钢门、黄金门,以及看不见摸不着如鬼打墙一样的门。

不久前,我又回到我那沂蒙山腹地的故乡。无眠的深夜里,想一想这四十年间左邻右舍的变化,不禁蓦然心惊:当年那些一听乞丐到来就紧关大门,或任凭乞丐苦苦哀告不肯施舍一口饭的人家,往往难以过上好日子。特别重要的一个现象就是:其子孙也往往难以有出息。

道理在哪里呢?冥冥之中谁做主?

最简单的尊重

文/王睿思

提起尊重,人们脑海里便会浮现出大企业家遇到乞丐等这样耳熟能详的事例。故事里的大企业家不是有一副菩萨心肠去帮助这些乞丐,让他们感动得涕泪交加,就是如同暴发户一样滥发善心,乞丐倒也能撼卫自己的尊严,对这种人嗤之以鼻。其实,哪有那么多大企业家和这样有觉悟的乞丐呢?最简单的尊重就在我们身边——让别人说完。

职场上的人肯定会通过电话接受领导安排各种工作任务。若有一天,领导给你打电话,你正连声诺诺,刚要说“再见”时,突然,耳边响起了电话的忙音。试问,你心里会是什么感受?

生活中从不缺少这样的例子。在一档电视节目中,一位具有初中学历的人面对正襟危坐的权威评委时,竟提出了闻所未闻的引力波的存在。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连专家都没听过的东西就凭你一个具有初中学历的人怎能提出?就凭你!于是,还没说完,他就被毫不留情地打断了。专家批评他的想法不切实际,给他泼了一盆又一盆的凉水,把他批得体无完肤。可谁料,就在前不久,美国的科学家就证明了这种特殊引力的存在。呵!不知当时批评那位平凡的,可笑的人的那些“权威”们,看到这条新闻,心里作何感想?且不提发现这伟大现象将会获得多少荣誉,单是那些“权威”们的表现,就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人无完人,没有谁是真正无所不知,既然他能提出这闻所未闻的现象,就说明它有存在的可能。在认真聆听完后,我们要做的,是与他一起讨论,研究,而并不是依据自己可怜的一点点知识来打击新的观点出现。

小时候,父母常教导我们在别人说话时不能插嘴,可就连他们在内在我们或别人说话时,有没有真正地做到在别人说话时不打断,让他说完?真正简单的尊重并不是需要轰轰烈烈,只要认真听完,让别人说完,就好。

习惯

文/浦景东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位没有继承人的富豪死后将自己的一大笔遗产赠送给远房的一位亲戚,这位亲戚是一个常年靠乞讨为生的乞丐。乞丐立即摇身一变,成了百万富翁。记者便来采访这名幸运的乞丐:“你继承遗产之后,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乞丐回答说:“我要买一只好一点的碗和一根结实的木棍,这样以后出去讨饭时方便一些。”

乞讨已成了他的生活习惯,禁锢了他的思维方式。虽说是寓言,但寓意却令人深思。习惯在长年累月中不知不觉地掌控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效率,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我们在适应外界大环境时,又创造出适合于自己的小环境,然后用习惯把自己困在创造的环境中。因此,习惯决定着我们活动空间的大小。习惯虽小,但它往往体现出一个人的本质。比如,礼貌是一种习惯,走到哪里都能彬彬有礼的人一定会受人欢迎,没有礼貌的人则会处处碰壁;微笑也是一种习惯,可以预先消除许多不必要的怨气,化解诸多矛盾和争执,而老是板着面孔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制造紧张气氛;具有发奋向上、努力进取等良好习惯的人常常能超越自我,获得成功,懒惰而不思进取的人则往往一事无成……所以说,习惯连通着命运,决定着人生的成败。

习惯一旦形成,它就极具稳定性。但是,如果真能下决心并以恒心坚持,坏习惯还是可以改变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天生具有的,完全可以通过后天来培养。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看来,我们在实现成功的过程中,除了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成功欲望,要有信心、有热情、有意志、有毅力等以外,还应该搭上习惯这一成功的快车。

七天

文/蔡中锋

阿平和阿安是同村人,他们高中毕业后去一个城市打工。到了城市之后,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一连半月,他们都没有找到一点活儿干,而从家里带来的那点钱,早就花光了。

那天,阿平对阿安说:“我们实在是走投无路了。总不能眼睁睁地饿死吧?我看路边的那些乞丐蹲在那儿一动不动,一天也能讨回几十块钱,不如我俩当乞丐吧。”阿安说:“是啊,实在是没办法了,我们就当乞丐吧。我去城东乞讨,你去城西。每天晚上我们在这儿会合。”

第一天晚上,阿平和阿安碰头了。阿平问阿安:“你今天的收获如何?”阿安说:“在街头蹲了一整天,一毛钱都没要到。”阿平问:“那你吃的什么?”阿安说:“拣路人扔掉的馒头或水果。”阿平说:“我也是。”

第二天晚上,阿平又和阿安碰头了。阿平问阿安:“你今天的收获如何?”阿安说:“在一家饭店门口蹲了一整天,一毛钱都没要到。还被赶了几次。”阿平问:“那你吃的什么?”阿安说:“拣别人扔掉的剩饭剩菜。”阿平说:“我也是。”

第三天晚上,阿平和阿安再次碰头了。阿平问阿安:“你今天的收获如何?”阿安说:“在一家商场蹲了一整天,一毛钱都没要到。”阿平问:“那你吃的什么?”阿安说:“从垃圾箱里寻了些能吃的东西。”阿平说:“我也是。”

……

到了第七天晚上,阿平兴高采烈地跑向和阿安碰头的地方:“阿安,我终于讨到了一块钱!”可是,他却始终没有找到阿安的身影……

二十年后,阿安在一个都市的街头,顺手扔给了一个乞丐一百元钱。那乞丐向他磕了几个响头,连说谢谢。阿安听到声音很熟悉,认真一看:“怎么会是你?阿平,你怎么还在当乞丐?”

是的,正是当年在第七天里讨到的那一块钱,让阿平当了一辈子的乞丐。而在那七天里始终没有讨到一毛钱的阿安,二十年后,成了一个建筑集团的总经理。

感动

文/徐子宁

一个晴朗的日子,我和妈妈来到步行街,看到了令我感动的一幕。

那天,我从新华书店出来,看到店门前围着一大群人,他们在干什么呢?我好奇地走过去,只见有两个人在人群中唱歌。这是怎样的人哪——一个人没有双臂,一个人没有双腿,正坐在一张小板凳上深情地演唱着。他们丝毫没有受旁人的干扰,丝毫没有难为情的神态,用心地唱着歌。人们都被他俩身残志坚、自力更生的精神感动了,纷纷从口袋里掏出了钱。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五十元,甚至一百元,源源不断地进入了他们放在地上的袋子里。我也被感动了,情不自禁地拿出了五元钱。那饱含深情的歌声里“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往前冲!”透露着他俩的顽强意志,过了一会儿,他们看天色不早了,便收摊走了。我尾随在他们身后向家走去,来到步行街头上,遇到一群衣衫褴褛的乞丐,他们向那些乞丐走去,他们要干什么呢?我好奇地走过去,只见他们把刚才赚来的钱分给了那些乞丐,虽然我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但我的眼睛告诉我:他们有着乐于助人的心灵。我又一次被深深震撼了。

要是世界上多一些这样的人就好了,不但能帮助别人,还能快乐自己呢!这时,他俩的形象在我心中慢慢高大起来。

诧异

文/徐志远

公交车上人很多,又闷热又吵闹,我还有晕车的毛病,太难受了。无奈,只有戴上耳机,听听歌曲,以此来作为缓解。听了不知多少首歌,终于,我到站了。

外面骄阳当空,更难受,心中又添些许烦躁。正走着,只见不远处躺着一位老人,她的洁白的头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电视新闻里常见的事儿让我亲自赶上了,可真够幸运的,同时我也挺诧异。对此我有应对的方法,我摘下了耳机,做了一下防护措施,上前践行传统美德。

来到老人跟前,见她嘴唇发干,估计是躺这不短时间了。我有些担心她,这么热的天,地面的温度得有五六十度,她老人家受得了么?但是,担心别人应该,担心自己也没错。我没有马上就将她扶起,因为这样被坑的人很多,我不想成为其中的一个。于是我就问她:“老奶奶,你是怎么摔倒在地上的呢?”

那老人皱了皱眉,又咽了一口唾沫,艰难地回答道:“哎呀……哎呀……我呀,是被一个骑摩托的人给碰倒的。哎呦———我这副老身子骨真是不中用啊,自己就是站不起来了。唉,小伙子,看你挺面善的,是个好人,能不能帮我一把?”

我见她说话都有些吃力,警惕也就放松了些,但是我还是要保险点。又问道:“老奶奶,你不会像有的人那样欺诈善良人?”

老人轻微一愣,竟然有些不耐烦地答道:“不会啦,我这一辈子没白活的。你就行行好吧!”

她说了这两句就足够保护我了。于是我便将她扶起,哪知预想的一幕还是发生了。我的手还没松开她的胳膊,她就一把抓住我的手,速度之快,令我汗颜,也令我诧异。正当这时,又有一个小男孩跳了出来,边冲向我边大喊道:“抓坏人啊!有人欺负我奶奶啦!”

这孩子一喊,可谓是一呼百应,马上就有一帮人围过来看热闹。我觉得这小孩还挺面熟。小孩哭闹着说我欺负人,那老人又重新躺在了地上,不再起来,哎呦哎呦的叫个没完。不过我觉得她倒地的时候还真挺自然的。同时看热闹的人们也议论纷纷,有的说我傻,有的说我活该。

我申辩真不是我,大家应该知道内情。我还没说完,人群就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吼道:“就是他!我亲眼看见的,这混小子看着手机走路,就把这老太太给撞倒了!我可以证明!”

我回头一看,这不是在车站附近的那个和我乞讨又嫌我给的钱少的乞丐么?我又诧异了,我离开他有一大段距离了,这个瘸子怎么能够在十秒之内到达这百米之外呢?太令我诧异了!

看着那个乞丐,我明白了什么。又看了看那个小男孩,我什么都明白了。

这时交警过来了,立马叫我们散开,说我们阻塞了交通,再不走开将会受到处罚。围观人群立刻做鸟兽散。但是那个乞丐却没走,这倒是在我的意料之中。在我意料之外的是,他竟然向交警告我的状,说:“警察同志啊,这臭小子把这老人撞倒了,就想跑。你看,老人都受伤了……”

“行了行了!”交警打断他:“去派出所说去,这事不归我们管。赶快的离这远点!”

乞丐讨了个没趣,转向我道:“把你那一百块钱赔给我们就没事了,要不,嘿嘿!”

我大笑道:“哈哈哈哈!走吧,我还正想看看派出所长什么样呢!”我晕车的难受劲儿过去了。

真干脆,那老人立马蹦了起来,说道:“那就快点,别啰嗦了,别耽误我们的时间!”

我无奈地笑笑,塞回了耳机。到了警察局,这三个人把我一通臭骂,那骂人的速度跟放鞭炮似的。显然,警察也很烦。于是让我辩解一下。

我没说话,只是取下耳机,按了手机上的录音机播放键。

十分钟后,我走出了派出所,留下了诧异的他们。

我们遗失了什么

文/李婷婷

从蹒跚学步到加减乘除,从饭前洗手到阅读写作,生活中,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去学习、去感受、去体会。

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天气阴沉,冷冷的。我独自一人去书店买书。书店门前跪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蓬乱的乞丐。

这时,一个青年男子走来,那乞丐连忙拉着男子的裤脚,用一种乞求的眼神望着他,伤心地说:“求求你可怜我吧,我已经三天三夜没吃东西了,求求您了……”没有等那乞丐说完,男子就一脚把他踢开了,用轻蔑的语气说:“走开,走开,脏死了!”。

忽然,乞丐发现地上有个钱包。呀!这不是刚才那位男子的吗?里面的钱该够这乞丐饱餐一顿吧!可我万万没想到,乞丐居然捡起地上的钱包,向那个青年男子奔去。他一边跑,一边喊:“先生、先生,您的钱包掉了。”男子回头摸了摸口袋,立刻从乞丐手里夺过钱包,他的脸红了。望着那个乞丐,眼神里露出了内疚和惭愧,急忙丢下一张十元人民币,头也不回地跑了。

在我的记忆中,乞丐都是一些好吃懒做的人,而他却改变了我这一看法。

那位男子虽然从头到脚西装革履,穿得光鲜亮丽,但此刻的我忽然感觉他是那样的令人厌恶。老乞丐虽然从头到脚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但被生活所迫的他却没有遗失自我,一颗诚实善良而又宽容虔诚的心灵使我顿时对他肃然起敬。

此时,我打消了一开始远远地绕开这位乞丐的念头,把手中妈妈给我买书的二十元钱放到老乞丐的手中……

这天天很冷,但我心里却很温暖。

爱是生命的旋律

文/张敏

人的心灵是一个奇妙世界,人也因心灵成为万物的灵长,因为心灵承载着人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东西,那就是爱。

周围的很多朋友都以为要表现出“爱”,一定要排场大,气势大。这个观点,我很反感,总觉得这些人害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做了好事一样。可是在生活中,这种事处处都有。

上个星期日,我做完作业之后约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一起去逛书店,路过一家眼镜店时,看见门口围了一大群人。我们俩很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挤进人群去看,原来是一位乞丐在那里乞讨,围观的人很多,却没有一个人把钱放进乞丐面前那个破烂不堪的碗里。我皱了皱眉,从口袋里摸出五块钱,放进了碗里。这下围观的人们都盯着我,说:“小姑娘,你傻啊,这些乞丐都是来骗钱的。”我笑了笑,摇摇头说:“我相信世界上的好人比坏人要多得多。”这时,人群中挤出一个人来,他戴着一副墨镜,手指上的两枚黄金戒指让人轻而易举的知道他是有钱人。人们都把目光聚焦到他的身上,只见他拿出一张百元大钞丢进碗里,扯着喉咙说:“嘿,小子,这可是一百块钱啊!哈哈!”我的气不打一处来,围观者都向他投去了鄙视的眼神。

他们这些人啊其实并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他们把对别人的关爱当成作秀,用一张张的钞票摧残别人的自尊,同时也满足了自己日益膨胀的虚荣心,而他们在真正去爱之前,可能已经忽略了“爱”的本质。用他们理解的“爱”谱成的歌,一定是混有杂音的。

我有一位朋友就与众不同。她很关心人,而且她的关心发自内心,不作秀,不留痕迹。有一次,学校举行升旗仪式,中途的时候下起了大雨,我脱下外套给同学遮雨,自己却被雨淋成了“落汤鸡”。在回教室的途中,我遇到了她,她问我:“你的外套呢?”我抖了抖身上的水说:“给同学遮雨了。”这时,她低下头,轻轻说了一句很令我感动的话:“你千万别感冒了。”也许是她不经意间说的,但这种不露痕迹的关爱更让人感动。

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纯洁的,它是从美好的心中自然流露出来的。爱是生命的旋律,用爱谱成的歌,一定是世界上最动听的。

秋山向晴

文/杨秀芳

我是被一阵凉风邀约去的。

那时正在阳台上清洗衣服,城西山峦云雾缭绕,风从那个方向吹来,挟带山林清气和丝丝花香。秋天已经来到山间,我得穿好衣服去拜会。出发前,顺手带了两个塑料袋,要是山林大方,我能采到不少草药。

走到山下,阳光先我一步到达,雾气已经消散。连日大雨,山体非常松动,土沙不时调皮滑落,几只小昆虫趴在小石子上,做百来个疾速滚翻,落地晕头转向呆立不动,我拿竹枝拨弄它们,没一丝反抗之力。山道旁错落搭盖几座木屋,写有“山里行农家乐”“溪岸山庄”等招牌。木屋旁圈养番鸭和土鸡,间或有牛羊棚穿插其间。智慧于这些家禽家畜没半点意义,我更希望它们愚钝,不然它们内心该有多大的惊恐要承受。此时,阳光正照在窝棚里,它们此起彼伏地叫着。我听不懂它们言语,至少眼前它们能享受阳光同伙伴相守。木屋前晾晒从山上挖来的各种草药,我特别喜欢闻草药的清香,仿佛偎依自然母亲怀里美美享受体香。有客人上山吃药膳,主人慌忙开始熬鸡鸭草药汤。

原先入山有一条古石板路,现在我确信绕山腰的水泥公路覆盖了一段青苔古道,路旁有口淌着山泉的小水池不见了,消失的还有一丛开紫花的美丽岩豆藤。我只好走到白白净净阳光敞露的水泥道上,阳光中,我怀念绿荫笼盖下的石板路,阳光一丝一缕透进树缝,脚下落叶斑斓光影跳跃。不时有蚂蚱之类会跳跃的昆虫落到脚面,栖在衣服上,两颗小眼珠滴溜溜望着你,让人心生怜爱。林间清气自地底升起,从树梢吹来,从叶片的呼吸中透出,我两张肺叶可以自然清洗吐纳,无需再多言语尽述,便可感知身心多么舒畅惬意。当下,水泥路腾起湿热水汽,脚底粘潮,随即浑身粘潮。

好在我发现路边的乱石之间匍匐着很多“乞丐碗”这种草药,眼睛瞬间发亮。许多时日胃痛冒犯我,多位朋友指点用“乞丐碗”炖猪肚吃可治愈。民间单方独有奇效,我不妨一试。蹲下身子拔的时候,我忍俊不禁笑出声。昨晚和闺蜜柯柯驾车外出,一路聊起“乞丐碗”话题。我说的是山野青草,她想到陶瓷烧制的破碗,说得意趣盎然,结果所指对象大相径庭,两人相视哈哈大笑。她是城里闺秀,自然不懂山野草药,而我打小随奶奶上田间地头拔草,必定熟知不少草药药性功能。少时生病,几乎几碗草药汤落肚便能发汗解表缓解病痛。因而,我对草药情有独钟。

一路沿盘山路上山,我边走边拔草,两个塑料袋装得满满的。水泥盘山路明显比老古道拉长几倍路程。时近午时,我才走到过去常歇脚的土房子前。房子被精心改造,屋前用竹节构建栅栏式小院,土墙也被粉刷一新。阳光下,竹节和墙壁油光发亮。二楼正门斜挑出一个布帘,上书“快活林别野”。

阳光正好,屋后竹林茂盛。林子里有数不淸的土鸡悠闲地踱步,间或埋头啄食虫子,有的在追逐打闹嬉戏。屋前几株柿树挂果,熟透的掉落一地,几只小鸟争相啄食。走进屋内,赫然发现原先守着土屋的老人挂在厅堂上的遗像,他对着透进天井的阳光微微笑着。我油然伤感,先前上山,或见老人扛毛竹下山卖,或见他挑一担草药拾级而下,或见他在屋旁挥锄种菜。老人懂些传统医术,生前能用几样草药配伍帮妇女儿童治病。我以前上山常向他讨一两碗茶水喝,顺便聊些草药治病的话题。每回见老人独来独往,以为他是孤寡老人。

楼上有个女子走下来,她热情地向我打招呼。她说老人在世时兄弟姐妹都在城关经营生意,赚了钱大家在城里盖起楼房,便极少回老屋来。而今,公路直通家门前,大伙回来装修老屋,开起农庄。大家偶尔带孩子回来住几天,就算怀旧图淸净。我默然思忖:他们回来了,而时间却带走他们一度孤独的父亲,他们想念他吗?我觉得他们必须有很多怀想呀,老人一生经营的绿意葱茏的后山茶园竹林,门前挂果的柿树和柚子,还有阳光下无数小精灵跳跃的橄榄树……

阳光发出滚荡的声音,在黄土层,在松林间,在落叶上,在匍匐一地的野草尖……草木兴盛荣枯,世代更替,人生一季尚且如是。此刻,我清享生命造化,闻到阳光和大地融合的体香,秋山向晴,如此醉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