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集团3118acm-云顶国际集团游戏app 云顶集团3118acm-云顶国际集团游戏app
云顶集团3118acm-云顶国际集团游戏app > 散文精选 > 优美散文 > 正文

春满汪家圩-云顶集团3118acm

作者: 张勇富2023/04/17优美散文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桃红柳绿。三茅街道友好村八组 "汪家圩生态游园"春意盎然。人们满怀抗击疫情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喜悦,踏青赏花,河边垂钓,儿童乐园里的小朋友滑梯嬉戏、秋千荡漾,老年人健身散步、休闲聊天,年轻人更是三三两两喜笑颜开、拍照留念,好一派热闹非凡的气象。

当年兴建的"s238"省道从友好村穿村而过,宽阔的大道和两旁的绿化带,占据了汪家圩的大部分土地,剩下了二十余亩狭长不成框的散地。村党委和村委会认真研究、精心规划,在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将这方狭长的散地,连同东西长近五百米,南北宽近三十米的一条笔直的河塘连成一片,精心整治打造成独具水乡特色的生态游园。从此,这里绿树环抱、芳草茵茵、杨柳依依、碧水涟漪……昔日的汪家圩平添了几份生机。

汪家圩是个有故事的地方。清道光年间的一个夏天,原本经商的安徽巢湖汪氏五兄弟,押着满满一船南方紧俏的物资,从镇江港赶往扬州。这是他们动用家族大部分积蓄,竭尽所能,孤注一掷的一单生意,做成了就能挽回家族走向没落的命运。然而,江水滔滔、暗流湍急,船到三江营,突然风起云涌、激浪翻腾,不幸冲折了船桨,帆船失去掌控,顺势直下,漂流到江中沙洲——扬中。

汪氏五兄弟上岸避险,晾衣觅食,本想稍事修整后重修上路。哪知江堤长期被江水浸泡冲刷,夜间锚地陷塌,锚绳断落,货船被激流冲走。五兄弟奋力追赶,怎赶得上风急浪高,眼睁睁看着货船越走越远,消失在视线中。汪氏五兄弟无奈地瘫坐在滩涂上,抱头痛哭,心如死灰。左思右想,他们觉得无颜回家面对父母。为寻求一块遮风挡雨的栖身之地,五兄弟决定落脚江洲围圩垦田,自食其力。当年官府还算仁爱,免除了他们围滩垦田的赋税,他们与周围同样外来的人们打成一片,取长补短,相互照应,时不时还进城以物易物,做点生意。经过几年奋斗,五兄弟的生活满满富足起来。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政府发兵南下镇压围剿,战火四处蔓延,惟独太平洲幸免于难。汪氏五兄弟心系家乡父老,于是返回安徽老家,劝其家族三十余口举家南迁来扬中定居。后来,孔、王、蔡姓也相继来到这里,经四姓族长商议,把这里定名为"汪家圩".

过去,汪家圩的原住民来自安徽、山东、河北等地,对江边疾病知之甚少,加上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盘剥,旧社会群众深受水患和血吸虫肆虐之苦,缺医少药,饥寒贫病,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流传着一首民谣:汪家圩、水汪汪,十年倒有九年荒,有女不嫁汪家庄……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大力兴修水利,根治血吸虫病,推行科学种田,汪家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的群众秉承先辈经商的遗传基因,从写春联、卖红货、做手套、搞编织、种菜卖菜到经商办企业,得市场经济之先机,创业创新,勤劳致富蔚然成风,逐步走上富裕道路,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汪家圩上的友好村八组25户有八户开店办厂,自主创业,九户在市、镇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供职,其余几户也分别在乡镇企业或民营小微企业从事管理、技术销售或在生产一线劳动。近几年从这里走出去和正在就读的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就有十余名。整个埭组自东向西呈十分整齐的一字型排列,全部都是别墅式楼房,门向一律朝南,视野开阔,阳光充足,有的已是第三代高档洋房。埭上最后一幢青砖瓦房,今年也推倒重建,一下子赶上新潮,如今这里家家装饰一新,现代化设施齐全,户户养花种草,美化庭院,讲究卫生,加之门前一条宽阔的大河,碧水蓝天映衬着和谐村庄,成了友好村建设"强富美高"最美乡村的闪亮名片,成了水美乡村一幅现实版的瑰丽画卷。一首《江城子·赞友好》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友好处处好风光,生态美,百姓旺,人杰地灵,天蓝水清路通畅。宜居宜游宜创业,民富庶,村埭靓。美丽乡村新景象,人和谐,党建强。风清气正,精神文明百花放。砥砺拼搏绘新图,富百姓,谱华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