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画页正在徐徐展开……-云顶集团3118acm
关于乡村,关于故土,留在记忆深处难以忘怀的是张爱玲先生的这样一段文字: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的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
在我的记忆里,也有这样的乡村,它新鲜而别样,简陋且诗意。它既朦胧虚无又显得这样沉重而实在。原野里的一道丘陵,它绵延起伏,波涛不息,忽然在一道山弯里托举起一个村庄。
这就是我的故乡。
雨点细细密密落下来。春雨让故土醒来。这时候,故乡连绵的山野让人迷恋。今年二月的一天,我披一身阳光,在故乡的山坡上走走看看。阳光如此温暖甜润,野草花暖烘烘地吐着芬芳,大片的坡地经过改良,已经种上了杨梅,上好的杨梅,沿着山的起伏,连绵不息,走向远处。左看右看大约千百亩。今年夏天,这种诱人的果子将会密密层层、密密层层红彤彤一大片,整体看上去,实在喜气。家家户户采摘鲜果的样子,该是不输精美的画页,原本,这就是上好的画页,生灵鲜活,光泽怡然。在我的脚下,那片地,那片红薯地已经种上了果子。记得收采红薯的日子,阖家老小,提篮挑担往家里搬运红薯。那是一年的口粮。这种被称为"苕"的食物,一餐两餐还可以,成年累月实在难以下咽……
多亏乡村振兴,多亏那些愈来愈美丽的画图,它们将灰暗角落变得靓丽。看到我的乡亲,那些贫病交加的人分到了新房,穿上了崭新的衣服,不必卑微地看人脸色,我发自内心感到喜悦。
幼年时,粮食总是亏欠,吃不饱饭的日子更加铭记生活的磨难,更加明白幸福的不易。记忆深处,总有那样一个早晨。正是九月,红薯刚刚收获。这时候,地里零零散散丢弃了一些根茎和薯块,母亲带着我起大早到地里寻找红薯。生产队粮食紧张,谁家的粮食都不够吃,家家户户的粮食都紧张。母亲唯有在地里翻找丢弃的红薯,把那些遗弃在地里的根茎拿回家洗净合在饭里贴补粮食不足。
天刚蒙蒙亮,村庄的狗叫着,母亲喊醒我。我们拿着锄头和袋子,一前一后走在山道上。天还没有亮透,远山看起来黑黢黢的,偶尔有一两声鸟叫,叫声尖利,仿佛划过天空,有点害怕。
母亲拍拍我的肩膀,很响亮地在山道上吭了一声。耳畔唯有我们的脚步声。
我们在地里翻挖。母亲力气大,每挖下一锄,我都大气不敢喘,眼睛盯着新鲜的泥土,生怕红薯被盖住。每当发现有遗漏的红薯,我立刻兴奋地叫起来,让母亲停下来。每逢捡到大些的红薯,我们常常要高兴半天。这种喜悦的心情激励我们努力下去。我不停地念叨,下一个,下一个,下一个。但是,随着母亲的锄头的起落,我们常常什么也没有找到。母亲看到我有些泄气,鼓励说,不急,不急,我们再来,只是多花些力气。
那个早晨,我们收获了十余斤红薯。我们的心激动的砰砰直跳。母亲把红薯带回家,洗净,蒸熟,冷热都好吃。为了度过饥荒的日子,我们还到湖里挖过莲藕。那些湖区没有来得及深挖的边边角角成了我们的希望之地,在这里,我们常常有意外的收获。
农民就要舍得花力气。许多年以后,我仍然记得母亲的这句话。它鼓励我克服苦难,走向人生一个又一个胜利。
在一个长假,我和朋友们走过柳林河畔,走过英雄纪念地旁那个叫柳林的村庄。它距县城30余公里,东、西、北三面均是海拔在700米以上的大山。大山中间有一条小河,仿佛玉带般在山间蜿蜒穿过,向南流入古角水库。西边的河滩上有一片生气勃勃的柳树林,葱蔚洇润,清澈的河水,映照着蓝天白云,风景如画,美不胜收。可谁能想到,这么美丽的地方曾经是许多革命志士的遇难地。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运动风起潮涌,如火如荼,当地先后成立了农民协会、农民赤卫队和苏维埃政府,有"革命摇篮"之称。但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事变发生后,国民党反动政府向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柳林乡的血腥大屠杀最为典型。盘踞在柳林的大恶霸地主、古角镇反动民团团总王焕廷,纠集国民党正规军和反动民团,大肆围剿古角山区,他疯狂地叫嚣:"一进古角山,石头也要砍三刀!宁可错杀三千,一个共党也不放过!"
从1930年4月初起,他们对古角山采用"梳篦战术",步步紧逼,进行地毯式搜山,到处放火烧屋,捉拿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天天在柳林河滩杀人。在1931年4月至6月短短的三个月里,共屠杀了960余人,杀绝了300多户,仅4月5日一天,就杀害80多人。
在这些被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中,有些是黄梅革命的领导骨干,其中有县委书记李镜人、县苏维埃政府党团书记兼县委组织长李芳(梅开五)、区委委员陈绍基、党支部书记徐元志、乡苏维埃主席王群章等。王焕廷提出的反动口号是:"三岁孩儿也杀尽,不杀长大又革命",烈士王友梅一家三代14口全都被杀。党小组长汪记发一家5口都在柳林河杀害。赤卫队员汪记发、汪水先、汪三先都是在柳林河杀害。群众王金涛夫妇被杀后,他们一岁多的小伢哭喊父母,也被王焕廷踢到河里淹死……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柳林河。生生不息的柳林河啊!你流淌了多少革命烈士的鲜血?又流淌了多少家乡人民的泪水啊!
接近它们,接近历史,让心聆听生命的回响,更加理解红色历史的珍贵记住他们,那些鲜活的生命慷慨赴死的精神让我的笔如此沉重,他们都是人间独在的风景,面对他们,我诚惶诚恐,生怕轻慢了他们。更加贴近吴祥的群众,他们如土地山体一样素朴、沉默,最后的一把米作了军粮,最后的一寸布作了军装,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他们可以舍弃子孙,舍弃生命……
生活艰难,幸福来之不易。记住红色与光荣,记住质朴的土地和群众,未来的路才充满希望。
走进乡村,让自己的笔带着泥土的土腥和芬芳。什么叫接地气,这就是,一次又一次走进田野,走进乡村,把心贴在土地上,把心里话说在村庄,那些话语,那些没有经过雕饰的朴素如泥土山石的话语,让我们回味并记住。如果可以,那就赤脚在河里走一走,卵石和沙砾可以找回童年的记忆;如果可以,在农家的灶膛里添一把柴禾,在柴米油盐的自说自话里,品尝生活的本真味道……
放眼原野,看一看狗尾草开花的情形,让柔弱的植物教会你生命的柔韧和奇妙。
大自然的味道太美太美。嚼一嚼丝茅草的根茎,你会发现这些苦焦的植物有一颗甜润的心。
珍惜美好的生活,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咐,砥砺前行,不忘初心。行走在希望的乡村,你会珍惜生活的甜蜜,牢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在内心升腾起奋斗与希望。
人生,有多少道路坎坷与漫长,它告诫我们,走好脚下的每一步,生命的画卷才舒展而华美。